來分享一下我的修課經驗:

我們所上學生背景,大概有以下幾類

1.環境管理系 (土地資源、自然資源、環境資源管理等科系)

2.環境工程/安全衛生系 (環工系中的環境規劃管理、環境科學,跟我們所內容相似)

3.財金/企管/經濟系 (綠色金融、環境經濟、企業環境管理、CSR等內容和本所相似)

4.環境相關 (不動產與城鄉發展、地理系、海洋資訊、生態等科系)。

 

我是環境工程系畢業來讀環管所的。課程選擇上除了必修環境工程、統計、生態學、經濟學(這門課很簡單,老師不會教太難)和專討課外,其他課程都是可以自由選擇。所以環工背景,扣除必修之外大概要修5門選修,可修企業環境管理、環境系統分析、環境災害與風險管理、環保政策等,都會是比較非經濟的課程,屬於系統分析和管理相關的課程。修這些課程對環工人來說就比較不會有問題,只有系統分析會比較多數學的東西,但整體上這些課程,不會像修經濟課程可能底子不好會有點難懂吃力。而商學院的學生相對適合本所經濟相關課程。生態/環境相關科系就比較適合本所生態相關課程。

 

我個人因為興趣,自己還到了外系外校修了很多課程,包含管理學(北大進修)、行銷管理(北大進修)、創業管理(中原暑假)、邏輯思考(師大暑假)、人因工程(健行科大)、職業衛生(萬能科大)、職業安全(健行科大)、社會學(北大社工)、環境教育(中央大學)等。因為我們研究所不用像理工要整天待在研究室,所以會有很多時間可以到處去上課、參加活動、比賽。而且北大近年來對永續方面蠻重視的,包含成立一個國際永續學院,還有綠色金融、企業永續、環境法、永續發展等多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課程上商學院有CSR企業社會責任學分學程、綠色金融、綠色環境管理課程。公共事務學院還有環境法、環境規劃、環境生態學、永續發展等課程。還蠻多永續課程可進修。

 

我們修課大概就是一上4門、一下4門、二上1門、2下1門,就剛好10門課30學分,加上每學期專討共4學分,就達到畢業條件34學分了。

我個人修課是這樣,

一上修了資源經濟學、經濟學、統計學、生態學、溫室氣體減量政策、專討一,外校修了職業安全、職業衛生,修這兩門是想來考安全衛生證照。(必修有抵免的就多修一門選修,我環工抵免,所以多修資源經濟學)(統計學是比較重一點的課,總共有大概10份統計作業,佔70%分數,每一份我大概都寫了3天吧,加上讀課本內容、軟體操作)(生態學比較多樣豐富好玩,可以下去生態池做一些活動,還有戶外教學)

一下修了計量經濟學(方法學必修)、環境保護政策、專討2,外系管理學、行銷管理、媒體思考通識。(溫室氣體減量政策、環境保護政策是進修部課程,跟在職班一起上課,在台北校區晚上上課。老實說台北校區的選修課,課程內容會比較簡單一點,比較好過)

二上修了自然資源實習(必修)、企業環境管理、專討3外系社會學(這學期課盡量排少一點,實習課很耗時間,我們大概一周會有4天都在忙實習,但其實時間大多是因為團隊的問題而浪費,之後會來分享一下實習故事)(企業環境管理也是台北校區選修課)

二下修了環境災害與風險管理、專討4。(環境災害與風險管理也是台北校區選修課)(二下課也要少一些,要來寫論文)

 

論文方面:

一篇論文結構就是分為1.動機目的(為何要寫這主題、想達到甚麼目的/價值) 2.文獻回顧(介紹論文中提及的各項知識,要參考各類文獻) 3.研究方法(說明你論文用甚麼方法進行) 4.研究結果(進行方法後得出甚麼結果) 5.結論與建議(總結)。理工是以做實驗為主,用設備工具/實驗,來做為研究方法,得出論文結果。我們這其實也有一位老師是做實驗的,王之佑老師,他會去台大借實驗室做魚菜共生、農業、生態的實驗。其他老師大部分就是用統計的方式、或是成效分析的方法、或是數學模型,當作研究方法,會是帶入某個公式/數學模型,算出一個結果的方式,來寫出論文結果。

可到碩博士論文網,下載有興趣的老師的學生碩士論文看看他們內容,來更完整了解詳細的寫作流程與研究方法。其實我也沒辦法很完整講清楚,因為每個老師都做得很專業也很多樣。但我都是去看老師帶的學生的碩士論文,來了解他們是用甚麼方法來做。真的建議可以去看看,可以更清楚了解。

 

研究領域方面:

所上有5個專任 2個約聘。約聘的老師好像沒收學生。
專任有
1.李育明:系統分析、企業環境管理、生命週期評估、政策、環境品質管理等
2.李堅明:經濟學,碳交易,碳有關的經濟學。
3.張四立:經濟學,跟能源有關的經濟學。
4.錢玉蘭:經濟學,計算環境價值、成效分析、計量經濟等。(他是我老師,他還滿自由的,論文也不一定要跟他專業相關,像我就做桌遊設計,他也支持我做)
5.王之佑:生態工程、生態評估管理相關。魚菜共生工程、或是生態調查等。

大致上,李堅明、張四立、錢玉蘭是經濟模型、數學、統計的方法。
李育明會比較偏管理,也會做一些成效分析,數學模型比較簡單。
王之佑就是工程的方法,可能計算水質、汙染濃度等,也會用一些生態評估方法。

 

---

之後規劃文章

1.如何選教授

2. 氣候變遷競賽分享

3.永續商業模式競賽 分享

4.青年營分享

5.CSR報告分析工作分享

6.實習課程分享

7.各課程模式/內容分享

8.論文寫作時程/經驗分享

9.環境相關網路資源分享

10.在職班/一般生差異

11.本所優缺點分析

12.研究所環境介紹

13. 永續營分享

14.如何跨校選課/跨系選課/暑期學院/課程查詢

15.環境相關證照分享(含環境管理師

16.個人職業考量,和對課程的選擇

17.各校分析,為何該選本所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蘇思揚 的頭像
    蘇思揚

    玩霸教育

    蘇思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