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我是思揚,這篇文章將跟各位介紹一下我畢業的,國立臺北大學 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因為網路上相關資訊較少,但蠻多人對環境永續有興趣,因此決定來寫一系列的介紹文章,希望能幫助各位更了解這個系所、領域。有任何問題都可以聯絡我哦 !

可以直接留言我們的「玩霸教育」的FB粉專、或是LINE我也可以,因為痞客邦有人留言它不會通知我,容易漏看。

FB:https://www.facebook.com/su3small/

LINE:su3small

---------------------

外部連結
( 系所介紹 https://inrm.ntpu.edu.tw/ )

( IOH本所介紹  https://reurl.cc/MbVD83 )

---------------------
📝【系所介紹】

永續概念.jpg
| 我們研究所能學到什麼 ?

我們研究所雖然看似跟「自然」、「環境」很相關,但是其實研究方向、教的東西,不只是單一的環境保育/保護,也不是環境工程的污染處理。而是以「經濟/統計分析、系統分析、生態評估」的方法學,「分析某一個環境單元,其本身的環境/經濟/社會特性、或其對外在環境(環境、經濟、社會)的影響」。舉幾個例子讓大家了解:

 

【舉例1】:我們有些課程、研究會教你如何「針對太陽光電,分析它的成本效益 (包含減碳效益、興建的經濟成本等)」。其中的環境單元=太陽光電、成本效益=本身的環境/經濟特性

 

【舉例2】:也有的課程、研究會教你如何「針對自行車,分析它從製造、使用、廢棄、回收在利用的整個過程中,對於環境會造成哪些影響」。其中的環境單元=自行車、對於環境會造成哪些影響=其對外在環境(環境、經濟、社會)的影響

 

大家可以藉由舉例了解到這個研究所,研究的環境項目是很多樣的,不像環工,侷限在環境汙染物的研究,我們研究所只要跟環境有關的單元都可以作為研究主題。第二個則是我們會使用經濟/統計、系統分析、生態評估的方法來進行研究,有很多的課程是在教你如何使用這些分析方法。

 

所以具體上可以在這個研究所上學到的內容包含幾個面向:

(1) 環境科學 :

含生態學、環境工程概論、環境科學等課程,主要讓你更了解環境基礎知識。

 

(2) 分析方法 :

分為經濟/統計分析、系統分析、生態評估三大類型 (每一類型都有蠻多的課程可以來學習)。

具體的方法學細節,各位可以搜尋本所的論文來了解,可以先看它的摘要來初步認識。

本所碩博論文連結 https://reurl.cc/OpnD99

 

(3) 環境概況 (政策、產業面向) :

包含國內外的相關環境政策、公約相關課程 (永續發展、溫室氣體減量、國際公約等)。還有像是空、水、廢棄物品質管理的課程,則是介紹政府目前在這方面使用了哪些政策、法規、技術工具,整體管理策略、運作流程等。

完整課程各位可以到臺北大學的「課程查詢系統」可以看看課程大綱來更深入了解哦!以下為連結:

https://sea.cc.ntpu.edu.tw/pls/dev_stud/course_query_all.query_frame?flag=1

 

| 這些方法學、研究成果,其目的跟效益為何 ?

我那時候也思考過這個問題,像我大學是環工系,我就很清楚知道環工學習的那些化學分析、汙染處理工具,目的就是減少污染物。而我們研究所它教的這些方法學/研究成果,大致上可以產生的效益、具有的功能如下:

 

(1) 提供永續政策、決策參考 :

像是我們分析某一處的濕地 (環境單元),它每個區塊的生態價值並且換算成金錢價值 (其本身的環境/經濟/社會特性)。研究後,就會統整出每一區塊的金錢價值,有的地方可能高、有的地方可能較低,這個研究成果可以提供給政府在開發、劃定保護區、訂定開發補償金的參考依據之一。

 

(2) 進行產品、服務永續設計或優化 :

拿前面那個自行車案例來講,藉由這樣的系統分析後,可以知道這個產品它從出生到死亡會對環境造成那些影響,可以更細部分析是在哪一個環節對環境產生較大負面影響,可以更精準明確地進行優化,從源頭減少它的環境負面影響,進而讓這個產品更永續。除了產品外,很多商業服務,甚至是企業的整體營運,也都可以用這個方法來分析跟設計、優化。

 

(3) 更有效率的,促進社會永續發展 :

整體上這些方法學,可以幫助各行各業,更有系統、完整的分析每一個環境單元的特性和對外在的影響。讓我們可以從源頭,以更有效率方式進行設計跟優化,讓整個生產模式、互動模式能以更永續的概念來運作,最終達到全體社會永續發展的目的。

 

當然以上我是比較粗淺的介紹,盡量少用專有名詞,更白話的讓各位可以理解。想要更了解相關的應用效益,可以針對環境經濟、碳交易、生態評估/管理、生命週期評估、永續發展幾個關鍵字來搜尋,可以從網路上找到更多的介紹說明。

 

| 更完整的「環境管理」範疇 ?

以上的介紹其實各位會發現,我們研究所不論在教學、研究都集中在「分析」的這個部分。但其實管理學包含分析、規劃、執行、評估改善等範疇,所以我個人認為這個所雖然它叫環境管理研究所,但客觀上,比較接似於環境分析的概念發展。

 

但因為這個領域在國內還非常新,已經是相對發展較完整的系所了,如果各位對於管理中後端的「如何在企業規劃/執行永續專案、如何設計永續商業模式」等內容有興趣,可以到臺北大學商學院來跨系修課程,他們在CSR(企業社會責任)、ESG、企業永續、綠色金融等領域有蠻多資源可以學習,包含企業社會責任學士學分學程、企業永續研究中心等。( 相關連結 https://reurl.cc/GoOlbW )

---------------------
👥【師資介紹】

教授背景.jpg
 

根據前面提到,我們研究所分為「經濟/統計分析、系統分析、生態評估」三個方法學,因此教授組成可分三大類,教授背景如下:

(1) 經濟/統計分析類 :

背景/專長包含經濟、農業經濟、能源經濟、環境會計等。

(2) 系統分析類 :
背景/專長包含環境工程、環境系統工程、生物系統工程等。

(3) 生態評估類 :

背景/專長包含生物系統工程、都市及區域計畫等。

( 師資詳細介紹 https://inrm.ntpu.edu.tw/?page_id=74 )

 

我個人是認為我們所的老師國際化程度蠻高的,幾乎都是國外大學畢業的,無論在國際視野、經歷分享、英語授課教學、國外資源分享等,都讓我有很多學習跟成長。
---------------------

📖【教學特色】

| 下課後可以自由安排時間,不用進實驗室 !?

因為我是理工科的,所以一開始一直以為這個研究所要進實驗室,後來才發現我們研究所是屬於文組的,因此不需要進實驗室做實驗。而且還有提供研究室(每人1 個位子,每個年級共用一間) 讓我們可以在課餘時間使用。

 

這真的是相對理工科系的我們是一個很自由、很棒的特點,下課後就可自由規劃活動,到外頭呼吸新鮮空氣。我就利用課餘的時間,經常到各個系所修課,像是想了解社會去修了社會學,想了解管理修了管理學/行銷管理。還去參加了一系列的永續營隊、CSR報告書分析工作、永續商業模式計畫、氣候變遷創意競賽等活動,有更多機會可以補足自己的能力、探索未來職涯發展,相關經歷我之後也會來跟大家分享。

 

| 離老師好近,不能偷打瞌睡...哈哈 ?

我們所上課人數通常是5-8位 (在職生/一般生合開課程大概10-20人),座位不像是以前大學教室那種直列式由前至後的配置。而是所有學生共用一張桌子,面對老師的教學方式 (如下圖右方,左方為傳統教室)。上了第一個學期後,我的感想是學習上相對更能專注,課程內容接收也較完整清晰。而且互動性也很高、上課過程很有趣,因為人比較少,老師和我們就比較接近,彼此的關係跟氣氛會比較熱絡一點。但是真的比較累,都不能偷懶或發呆一下,因為老師就在你前面。

小班座位.jpg

 

| 好多的討論,很熱絡的課堂 !

因為人數少的關係,老師更貼近同學,經常和同學互動,也很鼓勵我們發問、思考、互相討論、表達想法 (或者可以說每個人都會大量有討論跟發言,因為人很少一定會輪到你) 。也常提出問題詢問我們,我們的參與感與學習效果提升,課堂互動也蠻熱絡的。像是王老師的專討課有次我們全班還因為討論到爭議問題大家還一起辯論,真的是很有趣。

 

我個人其實還蠻喜歡這種小班制的上課方式,有很多課程問題,都可以馬上達到回饋,而且每次的討論、思考,真的讓我對這個內容有更深度的理解,每次的討論也都像集思廣益的感覺,每次都讓我產出非常多的新東西!

 

| 除了理論,也包含好多的實務課程 !

推薦大家去修王之佑老師的課程,碩一生態學、專討會遇到他,我是覺得他的課的形式很多樣,有各種不同型態和課程內容,像是帶我們到學校內生態池和心湖拔草、還到校外生態教學、還有讀書會形式進行議題討論與互動等,都滿有趣的,就不會只是靜靜坐著,可以討論互動。

 

王老師還會帶大家去參加氣候變遷創意競賽,這比賽也很好玩,我們那時候就是幾個人一組提一個企劃書送去初審,後來我們那組有入選決賽 (我們那時候做氣候桌遊) ,所以就花了一學期把桌遊做出來 (包含裁切、美術、印刷、海報製作、影片拍攝等等),還找了學校學生試玩,也參加比賽主辦方在台大辦的研習工作坊。最後決賽時,是類似像科展那樣,每組別擺攤介紹自己的作品,跟評審、參觀的人介紹。

 

我個人是覺得這個比賽對我蠻重要的,是一個很有啟發性的事情,因為這個比賽的經歷,因緣際會下,改變了我的職涯選項,發展出了我現在的永續遊戲教育創業項目,是我創業的一個最原始、重要的起源 !

 

| 槍林彈雨、火花四射的一門,為期一學期的實作課程 !

這是我們研究所最有特色的一門課程,它是一個為期ㄧ整個學期的「環境管理實習課程」,目的是讓我們可以學習實際完成一個環境管理方案 (包含前期分析、中期規劃、後期執行等)。這個實習的模式,不是校外實習,而是我們所有同學和所有老師一起來完成一個專案。專案題目我們自己訂,然後每週二大家一起來報告,老師會給予意見與評論,在期中和期末會舉辦正式的發表會。

 

這個課程聽起來好像沒什麼特別,但它大概會耗掉你二上整個學期,因為每周都要花10幾小時在這上面討論和準備報告,像是查文獻、寫報告、修改內容、"吵架"等等。因為你要和其他同學成為一個team,但一個團體硬去組成,沒有指定誰是組長的狀態 (水平關係),其實很容易會有紛爭摩擦、運作效率也需要磨合,可能有的人忙工作、忙論文、有的人工作方式是那樣、有的是這樣...,加上每周進度壓力跟每周被要求改善的內容要求,其實會是蠻有loading的事情。

 

然後老師們扮演角色是類似評審、客戶的概念,會比較嚴肅、直接,甚至會責罵我們的缺失,可能一下說簡報字太多、字太小、顏色不清楚、圖表格式怪怪的、格式有問題、排版有問題、論述不夠嚴謹,缺乏文獻等等...每個老師都會提各種問題,常常讓我們招架不住。

 

我們在這過程,要自己獨立完成這個專案,所有的內容嚴謹度是要和學術論文一樣的,所以過程中會讓我們更了解怎麼去寫一篇學術論文 (我們最後好像寫了1-200頁的書面報告) 。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我們會學習到如何客觀、有系統、條理分明的來說一件事情,或是規劃一件事情。而且口語表達、簡報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因為每一週幾乎每個人都會上台報告 (可能10-30分鐘),在18周的訓練下,後來大家都非常能夠在台上自然的侃侃而談,而且也知道該如何應對各種提問、處理各種問題了。我覺得真的是一個很讓我印象深刻的課程。


(之前學長姐做的實習內容為「臺北大學 永續報告書」) (我們那屆專題主題是「台北大學 校園碳中和行動計畫」)
---------------------

📚【課程規劃】

課程地圖.png

 

| 要修多少學分 ?

我們的畢業門檻(以一般生來介紹,在職生也差不多) 是34學分,包含4學分的專題討論、3學分的研究方法、3學分的實習、0-12學分的基礎必修 (有修過可抵免,但抵免學分不列入畢業學分),0學分論文,其餘為選修課程。沒有跨系所、跨校學分的自由選修額度。具體課程可看上面的圖,有的選修課程是每2年開一次,有的選修課程是一般生/在職生合上,會在台北校區晚上上課。

 

* 大學修過環境工程與科學、生態學、經濟學、統計學,可以抵免,但不計入畢業學分中。

(例如大學修過經濟學3學分,碩士入學後可以抵免不用修經濟學,但此3學分經濟學不會算入畢業已修學分內。)

 

| 專業領域主軸 

我們研究所會去依照你的選課內容,於畢業證書上備註一個專業領域主軸 (會有另一張證書證明) ,分為三種,1.環境/自然資源經濟與政策分析 2.環境/自然資源系統規劃與評估 3.環境/自然資源科技與綠色管理,會選擇你修業課程最接近的主軸來寫。(類似我前面提的經濟分析、系統分析、生態評估三個類別)

 

| 所內課程數量、校內課程資源 

我們選修的課程經濟相關課程數量是最多的,因為經濟背景老師比較多。但因為我那時候,比較喜歡企業環境管理所以我就到外系修很多相關課,北大這方面資源還不錯,像是商學院有CSR企業社會責任學分學程,好像也有綠色金融學程,有興趣都可以去修修看。如果對法律對環境法有興趣,法學院也有一些相關課程可以修。對環境社會、社會學有興趣,可以到社科院去修。GIS可以到不動產系、都市計劃研究所去修。想學更多經濟課程,也可到經濟系去修。

 

| 個人修課建議分享 

我個人是很建議各位,可以做一個完整的學習規劃,無論是職業導向或興趣導向都可以。例如我那時候想畢業後做「企業永續」的工作,因此我就開始規劃我的修課清單,包含所內的企業環境管理、政策等課程,另外去企管系修管理學、行銷管理,還有很多校外跟企業永續有關的營隊、實習、課程,甚至是考取ISO、職安衛生證照規劃等。

 

就是要把規劃跟視野放大一點,不要只侷限所內有的課程、活動,多往外跑、多看看、多探索,然後一定要自己思考自己的方向,不要是那種「我覺得跟這教授,感覺會學到蠻多的」所以就只有被動的接受教授的指導,把自己學習的權利、機會交給別人了。我覺得這樣就會比較可惜了,因為碩士可能就是你最後一次在學校上課了,應該要更積極的規劃,好好保握機會。


---------------------
【考試、甄選入學方式】
《甄選入學》書面審查30% 面試70% 。
《考試入學》考試 (生態學、經濟學、統計學、環境工程與科學,四選ㄧ) 50% 面試 50% 。

(以上是一般生的考試方式,在職生則是書審+面試)

 

我是用考試入學,我考環境工程與科學,主要是看環境規劃與管理(林建三)、環境科學(李載鳴)、環境生態學(朱錦忠),這幾本書。我個人的是要多看歷屆考古題,也可以看看北科大環工所環管組、台大環工所環管組的考古題。

 

另外面試佔比也蠻高的,面試要自己好好準備簡報來報告,總共約15分鐘。老師會問的問題野蠻基本的,像是為何來報考、有興趣領域等問題,也會依照你簡報內容來詢問問題。基本上展現你的能力、相關經歷、動機、外語能力、未來規劃,就有很高機會能夠錄取的。


---------------------

【職涯發展】
我大概整理一下我讀研究所時,所蒐集的相關職業出路。主要集中在「企業永續」、「顧問公司」、「公職」、「研究機構」、「協會/基金會」五個職涯類別,具體職位介紹如下表。整體上薪資最少大概是3.5萬,中大型企業、顧問公司,蠻多的是4萬起薪

 

整體上薪資跟職涯發展都還不錯,我們以前會覺得做環境類工作,好像如果不是考公職,一般工作薪資會比較差一點,但其實因為這幾年永續、再生能源議題很熱門,產生了蠻多的職缺,而且很多都是大企業開的缺。像是在104搜尋「企業永續」、「永續發展」的職缺數量,我以前讀書時,大概就5-10個職缺,結果最近去查職缺多了很多,至少上百個職缺。

 

所以我對於這個研究所、永續領域未來職涯發展是樂觀的!最重要的對於環境有興趣的人,我們有越來越多工作機會,可以做自己喜歡的環境工作,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

 

職稱 工作內容 公司/單位名稱

公務員

可以考「環保行政」,考科包含環境管理、環境科學、環境衛生、環保行政、水及土壤汙染、空汙與噪音等科目。工作內容為監督各項環保專案(含政府標案)的執行。

各縣政府環保局、工務局、水務局

環境管理顧問公司 / 專員

環境教育、環境影響評估、碳/水足跡/溫室氣體盤查、空氣/水/廢棄物管理等,政府標案計畫執行。(承接環保局政府標案) 環科、創聚、環資、康城等公司
會計師事務所 (企業永續部門) / 專員 輔導企業做永續專案、進行永續相關認證、幫忙做csr報告書、審核報告書、分析國外永續報告等內容。(我們有畢業的學長在這些公司工作) 資誠、安永、勤業,都有企業永續的部門
企業永續顧問公司 / 專員 企業永續教育訓練、協助企業發展永續專案、協助出版CSR報告書、分析/出版台灣與各國csr報告書趨勢報告等。(像我之前有在CSRone實習幫忙分析CSR報告書) 優樂地、CSRone等
企管顧問公司 / 管理師 有些管顧公司會幫忙企業做環境管理、能源管理、溫室氣體盤查、碳中和、碳足跡等ISO標準的輔導或認證,這也是一個職業的選擇  
企業永續部門 / 專員 他們的部門可能是獨立的永續部門,或是在安全衛生部門、人資部門,工作內容是幫忙企業編寫CSR報告書、執行永續專案、員工永續訓練等 比較大的企業都有永續部門,例如國泰、鴻海、友達、王道銀行、遠百、家樂福等,友達甚至還有永續長的職位,可以到104上搜尋「企業永續、永續、CSR」可以找到相關職缺
工廠安衛部門 / 管理師 各企業都有安衛部門,可進行環保相關國際標準的認證、建立和輔導、執行永續專案等工作內容 各科技業、工廠都會有這部門
NGO、NPO / 專員 也有的畢業學長姐會到環保的非營利組織工作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荒野協會、人禾倫理基金會等 (台灣大概有300多個環境組織)
永續相關基金會、協會 / 專員 工作內容為辦理一些永續活動 / 課程、永續教育、永續營隊、永續專案等 綠色生產力基金會、中鼎教育基金會、台灣永續能源基金會、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產基會、B型企業協會等
經濟研究院 / 研究員 因為我們有很多經濟背景老師,因此也可到相關機構進行研究工作 台灣綜合研究院、中華經濟研究院、工業研究院
學術人員 相關領域的研究助理、教授 環境工程、環境安全與衛生、環境管理、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環境教育、生物系統工程等領域
環境教育/自然教育老師 本所學習許多永續知識,也可運用於教育領域,取得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後,可到各縣市環境教育場域擔任環境教師 環境教育顧問公司工作 (例如:鼎澤、景澤、環境友善種子等公司)。另外也可考取師培資格擔任國高中、國小教師。也可到補習班擔任老師

 

arrow
arrow

    蘇思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